法院快讯
前言
为进一步深化繁简分流,江宁开发区法院创新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将在编法官助理充实到一线诉前调解团队中,同时采用“门诊式集约化”开庭模式,让诉前调解团队和后端办案团队形成最大合力,有力提升案件审判质效。下面,我们来听听法官助理的感受吧~
2024年8月,我入职江宁开发区法院整三个年头,然而在这并不算长的时间中,我的工作内容却十分丰富,从刑事,到行审、侵权、家事等等。当我以为自己已经足够能适应工作中的挑战时,在听到要从刑庭转到立案庭速裁团队时,面对完全未知的案件类型和全新的工作岗位,我的心还是紧张地揪了起来。如今新岗位体验已打卡一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记录下自己在这一个月内的变化。
张芷璇
心态变迁:化恐惧为动力
初到新岗位,面对劳动争议这类从未接触的案件类型,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调解、质证、判决......那些曾经熟悉的工作内容也仿佛一夜之间变得陌生。好在院内有丰富的老师资源,我见缝插针地找领导协调各种难题,找法官、调解员、书记员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流程,在调解员毕老师带着我手把手一桩桩、一件件案件的磨砺下,30余件案件的质证下,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争议焦点、处置难点总算是有了谱,处理起来也有了底气。每一件纠纷的成功化解,都让我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我的心态不知何时由恐惧悄然转变为了动力十足。
节奏调整:从慌乱到有序
刚开始的两周,我被诉前调分流、质证、写判决等系列工作内容弄得晕头转向。每天忙忙碌碌,却总感觉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在领导们的悉心指导、其他小组慷慨的经验分析下,我也勇敢地踏出了“大排期”的第一步,当天的16件案件实现了50%的调解率,高于劳动争议类案件首次调解率的平均数。不断试错下,我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节奏,我开始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适应了劳动争议类案件“先质证、再调解”的化解方式,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能力提升:从单一到多元
这次岗位调整不仅让我在心态和工作节奏上实现了转变,更在工作能力上得到了多元的提升。
首先是与当事人沟通技巧的提升。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当事人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法律服务。这不仅增强了我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感,也提高了案件的解决效率。
其次是工作效率的提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处理一起诉前调劳动争议案件时,我向当事人电话沟通庭前质证时间。当事人惊讶地表示,劳动仲裁机构的工作人员曾告诉她,提交诉讼材料后需要等待大约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实质化处理。然而,在我们的努力下,仅一个月内就安排了她的案件实质处理流程。这得益于我们团队对工作流程的优化和对案件的高效管理。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不仅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满意,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最后是统筹管理能力的提升。在新岗位上,我需要同时处理多个案件,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案件顺利推进。这种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高效有序地完成。我学会了如何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同时,我也注重与团队成员的协作和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这种统筹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在团队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还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变化,但那些无法将我击垮的,终将转化为我们成长中的宝贵经验与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