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快讯
近日,市法院发布《关于公布南京法院调研人才库(第二批)调研人才、调研后备人才的决定》,经全市法院申报、市法院组织审核、市法院党组研究决定,对全市法院首批入库人员进行调整、增补,共确定调研人才54名、调研后备人才40名。江宁开发区法院夏志阳、张伟、胡腾云入选调研人才,徐璐璐、郦筱迪入选后备人才。
调研心得
江宁开发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夏志阳
功夫不负有“心”人。调研要有践行群众路线的“初心”,将调研的落脚点统一到为民司法的立场上,通过各种途径全面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真正做到为民解忧纾困暖心。调研要有注重实效的“实心”,牢记调查研究只是工作方法而不是工作目的,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并不断进行验证,做好调研工作的后半篇文章。调研要有久久为功的“恒心”,调研的道路并不平坦,每一次调研都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学习,无法一蹴而就,唯有迎难而上,笔耕不辍,以水滴石穿的毅力坚持调研,才能真正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
江宁开发区法院执行局局长 张伟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正是调研工作的核心要求。调研不是无病呻吟,要从难点问题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为切实解决问题做铺垫。调研坚持问题导向,不仅限于审判执行工作中案件办理的专业性问题,更要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调研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才能为司法实践提供脚本、积累经验,为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民生福祉提供法治保障。
江宁开发区法院立案庭庭长 胡腾云
调查研究与工作实践互相成就、相得益彰。首先,调查研究来源于工作实践,是分析和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最好方式,就像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工作中的许多“锁”。其次,调查研究的思维在工作实践中锤炼。许多工作,如立案信访、案件审理和诉源治理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但用调查研究的思维会发现他们内在的关联是紧密而多样的,运用抽丝剥茧的方式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就是锻炼了调查研究的思维。最后,调研工作磨炼意志和心性,就像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调研也需要长期点滴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江宁开发区法院法官助理 徐璐璐
当前,人民法院工作面临很多新领域新类型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和“治未病”的重要抓手便是调研工作。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调研没有捷径,浩如烟海的案件中所反映的“疑难杂症”往往是我们调研的宝藏,需要我们养成“火眼金睛”,找准真问题、开展真调研、下足真功夫。从一个问题或裁判文书,到一份信息、案例编报、调研文章、司法建议、课题报告,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做足文章、做精文章。作为一名青年干警,能够让我第二次入选全市法院调研人才库后备人才,是一次极其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将向更多优秀的同仁学习练就真本领,进一步将调研结果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成效。
江宁开发区法院法官助理 郦筱迪
作为一名青年干警,能够入选全市法院调研后备人才库,我感到非常荣幸。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唯有勤奋可抵岁月漫长。调研工作亦是如此。一是眼勤,勤于从审判工作中发现真问题;二是脑勤,勤于动脑找出解决问题的真办法;三是手勤,勤于写作将调研成果转化为问题解决的真实效。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我将继续向各位优秀的同仁学习,不断打磨提升调研水平,以调研工作实绩为法院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