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快讯
文 / 钟诗蔚
建立原被告微信群是方便视频开庭时双方交换证据。现在看着这个尴尬的群聊,知道对方来者不善,我也不好说什么。第一句是催判决,我回复不到一个月能判,第二句就变成你跟被告是一伙的,你们挺能啊。我说你如果要吵架的话,你找错人了。炸开了对方在微信群里一句一句的语音疯狂输出。我退了群。
第二天是周一的上午,本来想算了,一大堆事情,喊过来处罚又占用我半个上午,而且上午还有两个庭审和文书要写,我没有时间,忍忍吧。结果书记员来上班时说,原告发现我退群后,今天早晨开始向她发微信,说“一个月判没关系,家散了就怪你们”。我火气蹭地上来了,这怎么隔了一夜还不清醒呢?不能忍,把他喊过来。
原告是个货车司机,起诉上家拖欠三四个月运费没给,同时起诉的还有二三十个司机,他们都做同一个物流项目,辛苦干了三个月,运费都没结,形成一个批量案件。被告曾经许诺他们有稳定的物流项目,可以年入19万。不少司机经被告介绍买了指定的厢式货车,办了车贷,指望送货还贷后挣钱。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项目就中断了,被告从没正常给过运费,司机们气愤异常,纷纷起诉。司机们对我们也不客气,从立案开始就通过各种途径一路投诉,现在开过庭准备统一裁判尺度后下判决,大家的这股气劲儿又开始了。
“今天通知你来,是要告诉你,微信群不是法外之地,你在微信中辱骂法官,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向你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侮辱审判人员,可以对你进行罚款或拘留。”
“是我不懂,我不懂。昨天喝了酒,我老婆天天找我闹,我不敢回家,只能睡车里。她说我天天找她拿钱,只出不进,法院一直不判就是判不了了。我和几个兄弟喝了酒……”
他言语有点凌乱,语速极快。我看了他一眼,风尘仆仆,穿着一件略旧的灰蓝色工装外套,头发耷在额头上,眼睛时不时看看我,眉头皱着,露出愁苦的神色,比网络开庭时看到的要瘦一些。
我想起他的那个案子,叫他陈述一下运输经过,他说自己办了车贷后,就想快点拉货。“第一趟跑了两个地方。我是扬州人,被告仓库在溧水,为了在凌晨3点前到达溧水仓库,我凌晨12点半从家出发,拉货到徐州、连云港,晚上回到家10点半,连续工作22个小时,不能住夜,因为也许明天还有货要拉,一定要回家。还有一次跑了三个地方,徐州、宿迁、淮安,一天来不及,只能住夜,被告答应住宿费可以报销,我主张住宿费一夜100块钱,是不是不算多。”
“如果你今天反思,可以再给一次机会。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就对你罚款。”
“我反思,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那你写一个书面《悔过书》吧。”
“我不会写,怎么写?”他求助地看着我和书记员。
我们教他写了《悔过书》,然后又教他对本案主张的预期利益损失重新组织了书面语言。我说你的诉求,你刚才说的那么多损失,要在案件内表达,在庭审中陈述,不是以案外方式去发泄。他连连称是。末了还惦记着他的车,“他们说我再不给钱,就要拖车了。” 说完忧心忡忡地走了。
我默默地想,被骂就被骂吧,人家也不容易。这批案件我们找被告谈话多次,被告是个小伙子,白白净净,提着公文包,还保持着体面。态度很好,说钱一定给,就是现在没钱,出问题的项目是运费被中间人结走了,现在正在跟中间人打官司。司机们堵门、报警,他也去派出所处理过多次,一直承诺钱一定会给,现在公司还在运营别的项目,不是以前的模式,挣了钱会给……
在我许诺的时间内,我把案子判了,支持了司机的运费和一定的赔偿。我知道,我在这个案件中所能做的,融化不了司机内心的雪。被告的执行能力打个问号,但是如果向好处想,及时判决也是一种宽慰,给被告早日还钱带来一线希望。
这批二十几个司机,每个人的送货经历都相似。我时常想起风雨中送货的司机,为生计奔波,不辞辛劳,永远在路上。凌晨出发、通宵达旦,吃住都在车上。作为物流网络上最基础的搬运工,维系着国民经济流通的毛细血管。一个月连一个月,一程接着一程,只要人在车在,就能把平凡的日子开出一条路来。怀着希望上货,出发,白天迎着晨曦,抵达的夜晚是家的方向。
而我,在命运的齿轮转到最低的地方与人相见,倾听很多人人生的脆响,和他们共同翻阅着过去、叩问着因果。有人慷慨,有人茫然,有人悲观,但请别灰心,生活的摩天轮触底反弹,夜色将被晨光掀开。法庭承载了众生的悲喜,也启示了我,也许我们都一样,努力在人间沉浮中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