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手记 | 入额一年,他们说......
去年今天,杨倩倩、王诗桐、彭鄢三人正式被任命为江宁开发区法院审判员。作为江宁开发区首批新入额法官,这一年来,他们都有哪些成长?一起来听听他们说……

杨倩倩:坚守初心与信仰追求公平与正义

去年10月,我郑重接过员额法官任命书,至今已过去一年。这一年里,当我真正独立坐在法庭上,在面对双方当事人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体会到作为法官所肩负的期望和责任,才感受到头顶悬挂的国徽照耀下的压力。回想起来,心中颇有感触,做一名合格的审判员应当要用“心”而任。
理论学习要用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是难以自如驾驭案件审理工作的。特别是初任员额法官,面对的就是此前7年法院生涯都未接触过的知识产权案件,需要系统学习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审判实务技巧。因此,我一直让自己处于学习状态,多学,多问,多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审判实务水平。
庭前准备要精心。细致精心的庭前准备工作,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提交工作效率,也是顺利庭审的重要前提。犹记得第一次审理一件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时,面对几乎完全陌生的刑事审判领域,一场公开直播的刑事案件庭审,对我来说有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此时惟有静下心来,沉入精心细致的庭前准备中,才能确保庭审的顺利开展。厚厚的卷宗,需要一页页翻阅,不放过任何一次询问笔录中的细节陈述;相关的法条,需要一条条研读,不放过任何一条法条背后的解读;前辈的庭审,一次次观看,一笔笔记下每一条庭审注意事项。因为我知道我手中的法槌关系的不仅是财产利益,而是对一个人的人身自由的裁决。精心而慎重的庭前准备,尽力呈现一场完美的庭审和公正的审判,是我对于胸前法徽的最大敬意。
庭审过程要专心。庭审驾驭是一个合格法官的硬功课。坐在法台上,需要大脑无时无刻不在高速旋转,需要在整场庭审中把握住轴心、控制全局,否则庭审方向可能产生偏差,案件审理结果也会有误或者走了弯路。
调解工作要耐心。要在当事人的只言片语中准确抓住双方矛盾焦点,适时引导当事人提出调解方案,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任命员额法官后第一次开庭审理的案件是一个家庭继承纠纷,双方当事人都是至亲关系,也都未委托专业的诉讼代理人。双方都有较为强烈的倾诉欲望,但所述内容皆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我也耐下心来仔细聆听。眼看被告方年逾古稀的老人家控诉子女的种种“不是”中已逐渐情绪激动、脖颈涨红,我已明了双方争议的症结不在于本案,而是双方日常生活中因小事的分歧而日渐积累起的负面情绪,我适时暂停庭审,不再让双方矛盾继续扩大。通过休庭调解,疏导双方情绪,最终帮助双方达成调解、握手言和。看着原、被告一同搀扶老人离开法庭的背影,脉脉温情流淌在我心头,我才真切感受到作为法官,我的一言一行能够向当事人传递司法的“温度”。
面对当事人要真心。学会倾听,倾听当事人的诉求,从中找到矛盾的焦点;倾听当事人的事实陈述,从中找到审判的突破点;甚至倾听当事人的抱怨,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以真心贴近当事人的感受,以真诚化解当事人的矛盾、以真挚诠释司法的公正威严。
如果说选择学习法学专业,是因为内心怀有对公平正义的信仰,而经过7年的专业学习后选择了从事审判工作即是对这种信仰的坚定。唯有信仰才能引导个人在这条不断追寻公平和真理的道路上继续远行。初任员额法官、坐上法台、敲响法槌,是我这条信仰之路的新起点,我将继续坚守初心、俯身学习,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审判工作,无愧于司法为民的庄重诺言。
王诗桐:责任在肩 勇于担当

去年的10月,刚入而立之年的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员额法官,至今已满一年。回顾这一年,不由得有些恍惚,依旧过着上班、开庭、写文书、调解、吃饭、睡觉的日子。但我的生活却多了许多:
我不再是根据法官的指导开展工作的法官助理,再也不会有人审核我作出的判断正确与否,接手案件开始的审理思路自此需要自己去厘清,我开始需要为我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负责,这份责任感着实是沉甸甸的。
我也不再是团队中的水手,而是团队的舵手,指引着案件的前进方向。我需要为书记员分配任务,监督指导书记员的工作,以身作则,思考如何做到1+1>2,凝聚团队的力量,而这些是我此前从未经历的体验。
这一年来,经过大量案件的洗礼,我想我在审判工作的细致性上是有提高的。在审理过程中接触到了许多此前从未审理过的案件也开阔了我的视野,促使我去查阅相关知识,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我想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是会一直成长下去的。
这一年来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起车辆租赁合同的案件,这是我法官生涯被改判的第一个案件。在该案中出现的关于违章买分如何处理的问题困扰了我许久,在作出裁判前也检索了类似案件的裁判尺度及相关论文,最终上级法院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最终的处理意见。虽然意见相左,但我在这个案件中的思考是我取得的宝贵财富。
未来的法官之路还有很长,我将牢记进入法院的初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担起公平正义的重担。
彭鄢:心向天平 砥砺前行

我于2020年10月22日入额,从此正式走入法官职业生涯。从法官助理到员额法官,看似只跨越了一步,但这一步所包含的意义却并不一般。它意味着我从此开始独立办案,并自负其责。作为法官助理时,我只需要根据法官的要求和指导完成案件的证据交换及法律文书的草拟,是案件审理的参与者。而作为法官,则需要全权负责案件的审理工作,是案件审理的组织者。
成为员额法官已经一年了,在这期间,既有深思熟虑后作出裁判的成就感,也有不知如何正确裁判时的焦虑和压力。审判工作的规范性、严谨性注定了这份工作的繁琐性、细碎性。要做好这份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还需要有敏锐的头脑,强大的耐心,丰富的社会知识以及不偏不倚的判断力。入额以来,这些方面虽然都有进步,但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入额后办的第一起裁判案件是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案件是我相对陌生的领域,此前虽有所学习,但缺乏实践经验。为办理好该起案件,我认真查阅了相关的劳动争议法律法规和裁判指引,找到相应的规定,同时请教其他专业法官,然后根据庭审中原告举证情况以及被告的抗辩意见,逐一分析原告各项诉请是否成立,在几经思考和打磨后,最终作出判决。该起案件其实不算复杂,但其中涉及的劳务派遣、疫情工资计算、旷工认定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相应劳动法律知识的积累。我从该起案件中感到,对于法官而言,专业知识的学习永远在路上。
未来法官路漫长,我深深感到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无法走的更远,没有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领悟无法走的更深。展望未来,我将始终以如履薄冰的心态,谨慎用好手中的裁判权,为实现人间的公平正义贡献力量。
头悬正义之剑,心怀赤子之心。他们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努力完成一个个审判任务,更是用奋斗拼搏的青春,履行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