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在南京的一起民间借贷案件中,原告石某在庭审中隐瞒还款事实,作虚假陈述。6月17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于近日作出罚款决定书,罚款石某5000元人民币。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8月,石某向江宁开发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朱某归还5万元及利息,并提供借条和转账凭证。因朱某下落不明,法院依法公告送达后,朱某未到庭应诉。庭审当天,审判长夏志阳法官询问石某“借款人是否向你还款?”“担保人是否向你还款?”“借款人、担保人有无支付利息?”石某连连否认,均称“没有”。
庭前一直联系不上的被告朱某,在法官助理徐璐璐坚持不懈的电话、短信呼叫下,终于愿意与法院进行沟通,案情出现反转。电话中,朱某坚称自己已经向石某还过钱,石某在庭审中的陈述并不是真相。于是,承办法官当机立断,立即安排原被告和担保人于2020年4月17日进行在线调查。
调查中,朱某陈述担保人刘某曾代为归还5000元,且2019年4月,朱某母亲取款归还5万元,其中2万元结清了朱某与刘某的债务,另3万元为归还石某借款。对此,刘某表示认可。石某在被告人详细陈述下无法掩盖事实,承认他的确收到3.5万元的还款,只是认为其中1万元是交通费和资料费,与本案无关。当承办法官询问“你为什么第一次开庭不说实话”时,石某辩解:“3万元不是还的本金,时间长记不清楚了。因为朱某消失太长时间,我的心情很急迫。”
5月30日,合议庭对石某予以训诫,并再次重申民事案件当事人如实陈述的责任和义务,他妨碍司法、误导合议庭审理的行为,严重浪费司法资源。石某当场表示悔过,并出具具结悔过书。在具结悔过书中,他写到“不应该漠视法律和庭审规则”“以后一定诚实守信做守法的好公民”“恳请法院原谅我的不诚信行为”。
6月3日,合议庭对石某宣布处罚决定:因石某在庭审中隐瞒还款事实,在被告朱某不到庭的情况下虚假陈述,构成妨碍民事诉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决定对石某罚款5000元。石某收到处罚决定书后,表示不申请复议,并再次请求法庭原谅自己不诚信的行为。
法官提醒,所有诉讼参与人应当对法律、对法庭存有敬畏之心,在诉讼活动中应当坚守诚信。对于虚假陈述等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法院将依法制裁绝不手软,不让任何一名失信之人通过诉讼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