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荣誉集锦

荣誉集锦

喜报 | 司法改革典型案例,榜上有名!
日期:2025-04-14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喜报-小.jpg 


  近日,市法院发布《南京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选编(二十五)》,江宁开发区法院报送的改革案例《创新“门诊式”速裁模式  助力审判质效双提升》入选。

  江开法院直面“案多人少”司法困境,以“门诊式集约化”速裁模式为突破口,将法治思维与改革实践深度融合,在提升审判效率的同时严守公平正义,为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供创新样本。2024年9月机制实施以来,速裁团队结案量迅猛提升。2025年1-3月速裁人均结案431件,速裁团队每月结案量同比上升75.6%,平均结案时间仅为38.21天,同比下降40.19%。今年1-3月全院8项指标“全达标”,6项指标优于区间值,人均结案数、调解率均位列全市第一。

  一、构建调裁融合团队,凝聚最大合力

  一是法官助理主力,当好“先锋队”。打破原有团队格局,致力于打造 “1个速裁法官+2个法官助理+N个调解员”的速裁团队,速裁法官由具备繁案审理经验的法官担任,将除执行以外的法官助理全部编入速裁团队作为办案主力,并配备调解员。同时,明确法官助理的工作职责,对先行调解案件进行统一管理,复核管辖、审查保全、跟进送达、组织质证等。实践中江开法院法官助理在先行调解阶段,收集到某集团公司旗下5个关联公司为被告的15件案件,进行同一天质证,当天立案、开庭审理,文书批量完成,大大加快了审理速度。


1.jpg


  二是专家调解辅助,练就“宽肩膀”。聘请民商事审判工作二十年以上的退休法官8名、资深执业律师3名为专家调解员,成立“专家解纷志愿团”。根据专业领域将调解员编入对应的速裁团队,与团队密切配合,进行诉前、诉中调解,2024年诉前调解成功率14.91%。代表江开法院参加专班协调会,跟进了解群体性纠纷情况,通过“示范性调解+司法确认”,引导平行案件诉外自行达成和解协议,2024年化解劳动争议、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等群体性纠纷5起322件。


2.jpg


  三是繁案法官指导,把好“方向关”。现行二次繁简分流机制改革,仍以“类型化+穿透式”繁简分流机制为基础。因此,注重做好全院繁简案统筹,前期选任有繁案审理经验的法官担任速裁团队负责人,指导法官助理办案。注重发挥现任繁案法官的指导作用,强化速裁团队条线对接优势,四个速裁团队分别对接民一、民二、审管办、刑庭,建立条线沟通群,完善案件讨论联席机制,分析发改案件、传达审判规则,确保裁判尺度统一,全面了解辖区内类型化案件情况。


3.jpg


  二、运行“门诊式”庭审,倍增改革成效

  一是以科学测算为前提。改变传统开庭模式,根据每个团队法官、法官助理和调解员数量科学测算排庭数量,每个团队每周固定“大排期”时间,每两个团队之间的排期时间相互错开,制定全庭“课程表”,设计集中排庭,一般从每天开庭改为一周三天集中开庭。以一审两助两调配置为例,早晨9:00至9:05排庭五件,由两位调解员与两组当事人调解,两位助理与两组当事人质证,法官对最难的案件直接开庭;10:30排庭3-4件,由上一场结束的调解员、法官或助理继续调审。下午以同样方式排庭两场,单个团队日均排庭达16至24件。


4.jpg


  二是以要素集约为抓手。注重抓取同类项,着重选取同质化类型案件集中排庭,进而开展要素式审理,突出争议焦点,提高审判效率,如设置民间借贷专场、劳动争议专场等。同时,每个团队根据不同类型案件探索不同的集中排庭方式,如针对关联公司作为被告的多起案件集中排庭、消费者维权案件设立专场调解、第一次起诉离婚案件专门排庭等。


5.jpg


  三是以分步流程为层次。“门诊式”庭审将“大排期”案件分化为调解先行、简案质证、难案开庭三步走:调解员首轮化解矛盾—法官助理对简案完成质证—法官率先开庭审理最复杂案件。调解不成的案件,交由法官助理质证,再由法官开庭,如此循环。“三步走”流程调动了团队所有力量,大量节省了开庭时间。同时,通过调解员与法官助理协同作业,在质证阶段充分固定案件焦点,全面了解当事人的心理预期,促进了案件调解。比如劳动争议案件中,2024年9月以来调解、撤诉成功率为72.15%,同比上升22.15%。

  三、升级“多元化”工具,配套软件机制

  一是发放技能培训“学习包”。改革之初,江开法院吹响改革号角,连续开展8场“丰翼”培训,通过晚上授课、交流座谈等形式开展“头脑风暴”。面对干警畏难情绪和改革困惑,院长亲自挂帅进行思想动员,从“为什么改”“怎么改”“改了之后会有什么效果”的各方面进行解读,与前线干警达成改革共识。直击改革痛点、难点问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排期技巧、集约送达、审限管理、办公操作技能等,全方位提升干警实战技能。“丰翼”培训成为创新源泉,吹响改革的号角。


6.jpg


  二是自建标准管理“工具包”。以标准管理为抓手,进行全流程再造,从立案起每个环节的成果都向后不断积累固定:立案端强化标准化流程管理,制定《立案举证指南》,为此后要素式审理打下基础;诉前调解流程起勾选《送达步骤勾选表》,向后传递、固定送达情况;关联案件集中分案、集中排庭,避免调解员、承办人分散造成沟通成本增加;制作“大排期”传票,传票添加该场大排期微信群二维码,鼓励当事人进群先行沟通、质证;建立类型化文书库,整理常用争议焦点说理、法律条文索引等内容,提升集约化文书撰写效率。


7.png


  三是用好技术赋能“智慧包”。技术赋能司法成为大势所趋,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为“大速裁”改革添翼。在诉讼服务大厅营造集约化审理范围,录制“大排期”流程视频,在等待区循环播放,向当事人亲切讲述调解优势,释明庭审程序,彰显司法透明度。强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引入“讯飞”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实现庭审语音实时转写、笔录自动生成,进一步简化书记员记录工作量。以三同步录音录像代替书记员记录,法官“无书记员”开庭,增加简案审理效率。搭建“云调解”平台,开展线上调解、质证,有效缩短案件流转周期。通过一系列信息技术操作,进一步提升了速裁改革成效。

  

 8.jpg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苏ICP备19049954号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020号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