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集锦
9月15日下午,市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联系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召开第三季度联络员会议暨南京市商事调解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会上,市工商联通报全国工商联、最高人民法院评选“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2020-2022)”情况和省工商联、省法院评选全省“商会商事调解组织示范单位”情况。江宁开发区法院与江宁区工商联联系协调机制建设入选全国“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2020-2022)”,江宁开发区法院获评全省“商会商事调解组织示范单位”称号。江宁开发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夏志阳就商会商事调解组织建设进行交流发言。
▲ 江宁开发区法院与江宁区工商联联系协调机制建设入选全国“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2020-2022)
▲ 江宁开发区法院获评全省“商会商事调解组织示范单位”称号
江宁开发区法院自履职以来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探索与江宁区工商联协调联动机制,全力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连心搭桥,构建联络协作新机制
依托江宁区委政法委,江宁开发区法院与江宁区工商联、江宁区公安分局、江宁区人民法院等单位联合成立民营企业保护领导小组,形成长效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会商民营经济领域凸显的问题,互通信息、共享调研成果,并在各单位设置专员负责日常对接工作,形成有效的日常联络机制,不断探索保护发展创新举措。
联手解纷,设立商会调解新平台
与江宁区工商联联合发布《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成立南京市第一家商会调解中心-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会调解中心,并依托江宁开发区商会、禄口街道商会设立两个分中心。商会调解中心秉持“商人纠纷商人解”原则,从商会企业中择优聘请具有行业影响和威望的企业经营者、企业法务、工会代表等15名调解员,在江宁区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商会调解中心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吸纳优秀律师调解员15名,有效充实了商会调解中心的调解员队伍。截至2022年8月31日,共调解各类涉企纠纷734件,调解成功312件,总标的额5200余万元,为企业节省诉讼费用100余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诉讼负担,缩短纠纷处理周期,有力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向互动,拓宽问需纾困新渠道
依托商会调解中心平台,江宁开发区法院与江宁区工商联常态化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每年年初组织“企业大走访”,将上一年度涉诉较多的民营企业作为重点走访对象,梳理类型化问题开具精准药方,提供量身定制的司法服务。常态化邀请民营企业及企业家们进法院旁听庭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有针对性地对共性法律问题进行民法典宣讲,解答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发挥商会调解中心调解咨询功能,坚持诉源治理,商会调解中心依托江宁开发区商会以及禄口街道商会建立轮岗值班制度,选派优秀调解员定期前往商会分中心开展咨询、调解工作,将商事纠纷化解在最前端。定期开展“法官大讲堂”活动,相继发布《商事审判白皮书》《涉企纠纷白皮书》《公司纠纷白皮书》《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指导手册》《法官教你正确处理劳动争议100条》《关于服务保障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十项举措》等,切实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府院联动,打开破产处置新思路
积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府院联动机制,与区工商联联合完善宣传联动机制,在推动低效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积极挽救危困民营企业等方面下功夫,有效加强对企业破产、“执转破”程序启动机制的宣传引导,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破产保护机制,完善民营企业破产清算、重整、和解识别机制,对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注重运用多种手段解决企业债务危机,使企业获得再生。
下一步,江宁开发区法院将继续与江宁区工商联携手深化沟通联系机制,合力打造解纷更加高效、功能更加多元、服务更加优质的商会商事调解平台,进一步扩大江宁开发区商会调解中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