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快讯
我是禄口街道机场社区的网格员张宇。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来法院跟班法治实训已经十余天了。这次法院实训对于没有接触过法学的我无疑是一种挑战。不搞纸上谈兵的理论,直击工作现场实战,与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调解。
▲张宇在社区调解矛盾纠纷中
1.了解案件主诉求 寻找调解突破口
“我不是为了这100块钱,就是为了出这一口气!”原告小张趴在调解室的桌子上,抽泣地说道。在开展调解工作之前,熟悉起诉状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事件的经过,同时,当事人在辩论时,注意观察双方当事人的性格,也是十分重要的技巧。在我参与的一起房屋租赁纠纷调解案件中,房东是一位老大爷,租客小张是一位年轻女孩,起初我判断原告小张只是想要被告房东退还400元押金,但房东只愿意退还300元,双方只因这100元争执无果,无法达成协议。等房东离开之后,我询问小张不肯妥协的原由才得知,原来之前小张在跟房东交涉过程中,房东说话语气较重,让小张感到十分气愤。找到矛盾问题的关键点之后,我做起了小张的思想工作。首先,我和小张年龄相仿,我也有过独自在异地工作的经历,我主动和小张谈起这段经历,引起了她的共鸣,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接着,我谈到了年轻人与老年人(房东是老年人)沟通的障碍,与她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经验;最后,启发她换位思考,理解房东的出发点是避免被恶意拖欠房租,并非故意为难她;最终,小张同意签字,与房东达成调解。
▲张宇在法院调解矛盾纠纷中
2.稳住双方情绪 冷静处理问题
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调解员,在整个调解过程中要具有绝对“控场力”。在多次的调解工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当事人情绪较为激动,刚刚到达调解室就开始争吵,没等一方话说完,另一方就直接插话反驳,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稳住双方的情绪,防止情绪带入案件。“我都同意调解了,你还起诉我!既然你起诉我,这个钱今天我还就不还了!”被告闫先生激动地说道,随后双方争执不休,各执一词。这时,专家调解员王元成老师提醒我,先让双方停止争论,再给每个人泡一杯茶,并且跟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说话时另一方只能喝茶,不得插话。效果真是立竿见影,很快我就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并且让双方解除了误会。最终,双方约定好了还款日期。王老师的指导让我明白了稳住当事人情绪的重要性,这不仅能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同时也能防止纠纷的激化。
▲张宇在法院调解矛盾纠纷中
在这次跟班法治实训中,我学到了多种调解方法,但王老师告诉我,最重要的是要本着一颗为民服务之心。调解基层矛盾纠纷时,既要因人而异,灵活使用调解方法,又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公平公正。调解工作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经验,这就需要调解员在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探索和积累,勤于动脑筋,善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