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快讯

法院快讯

江宁开发区法院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2-09-26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9月23日下午,江宁开发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公众通告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并发布江宁开发区法院办理的1+4专项行动典型案例。此次新闻发布会采取“线下+线上”的方式进行。


01.jpg


02.jpg


  2022年3月底,省法院召开1+4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并发布相关工作方案后,江宁开发区法院迅速行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院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


04.jpg


  专项行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执行工作职能,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积极助力江宁开发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专项行动的目标任务是,以企业信用修复“暖企”行动为牵引,以市场主体出清“助企”行动、善意文明执行“护企”行动、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清理“惠企”行动、执行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安企”行动为支撑,坚持公正高效规范文明执行,综合运用信用修复、教育督促、“执转破”、失信约束等措施,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对失信企业进行专项治理,做到“减存量、控增量”,全面降低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企业数量,努力化解一批涉企执行积案和信访案件,推动江宁开发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信用总体水平持续提升。

  截至目前,被纳失的A类企业退出161家,退出比率86.1%;B类企业退出23家,退出比率82.14%;退出比率在全市法院位居前列。

  此次专项行动特色主要体现为“四个度”:

  一是及早启动,扎实推进,点燃专项行动加速度

  院分党组第一时间专题部署专项行动,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分解任务,层层推进,建立台账,确保各项流程落实落细,各项责任具体到人。对前期纳入清理名单的374家企业,按照“一企一表”逐案登记相关信息,并同时开展形式审查,对能够直接删除失信信息的依法删除。扎实开展线上线下调查工作,4月份即全部完成首次线上调查,并对其中223家本市企业完成线下调查工作,将专项行动各项工作开展在前,见效在早,相关工作经验被省法院信息简报刊载。


05.jpg


06.jpg


  二是强化管理、全程留痕,提升专项行动规范度

  扎实做好资料收集、信息登记和台账整理,做到全程留痕。提高财产调查要求,将上级法院要求的“2次线上查询+1次线下调查”升级为“3次线上查询+2次线下调查”,对查询结果和反馈情况“一案一表”进行分类登记。明确线下调查要求,每次现场调查形成调查笔录并附调查照片,纳入专门台账统一管理。严格规范纳失条件和程序,强化信用惩戒提醒和信用修复举措,送达《执行通知书》时,一并送达《信用惩戒风险提示》;对拟纳失企业一律交由执行局长和分管院长双重审批,并送达《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警示书》,对符合条件企业依法给予一定期限纳失宽限期;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依法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


07.jpg


  三是内通外联,统筹推进,加大专项行动协作度

  加强内部协作,强化立、审、执衔接配合,全流程推动执行案件源头治理。在诉讼全流程引导和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制作调解书和判决书时,将《自动履行告知书》附在法律文书后一并送达当事人。组建执转破专门团队,建立执转破联席会议机制,制作执转破审查要素表模板,推动执转破快速审查办理。今年以来,共召开执转破联席会议6次,推动执转破立案审查8件。一起强化执破衔接运用要素式审查法加速“三无企业”高效出清的案件获评全省法院“执转破”优秀案例。加强与上级法院的沟通汇报,对符合删除要求的企业后续需要其他法院一并删除的,及时汇总清单上报至市法院协调联动,推动被纳失企业的信用修复。加强府院联动,会同发改委协调各街道和基层网格员对失信企业住所地开展1次集中现场调查,与信用办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核对失信主体退出数据的准确性,对已经退出失信的企业,及时进行二次核实。

  四是精准施策,注重实效,提高专项行动认可度

  强化善意文明执行举措,规范执行强制措施的运用和终本结案方式的适用,积极通过执行和解方式协调双方当事人妥善解决纠纷,推动企业当事人权益的保障。今年以来,通过执行和解方式妥善解决228件企业被执行人案件,执行和解案件占比在全市法院位居前列。扩大“活封”“活扣”适用范围,努力减少执行查控措施对企业被执行人正常生产影响,对因疫情陷入困境的企业慎用纳失措施,给被执行人企业“喘气”“回血”的机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院仅新增被纳失企业4家。一起综合运用“换保”“活封”“暂时解除限高”措施帮助企业恢复履行能力的案件分别入选全省法院助企纾困典型案例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

  下一阶段,江宁开发区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和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经验交流会精神,以更高站位强化专项行动使命担当,以更大力度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以更实举措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成效,打好1+4专项行动“下半场”攻坚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典型案例①

  引入执行担保达成执行和解系列案件。上百名业主与被执行人某百货有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系列纠纷案,涉案标的总金额逾600万元,因双方纠纷积累多年,协调难度较大。经调查,除被执行人公司名下银行账户内有100余万元余额外,并无其他可直接执行的财产;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管理的某商场经营状况不理想,该公司目前正在筹划转型。如若采取常规提取租户租金等执行措施,债权实现期限较长且存在较大不确定风险,更会对商场经营和公司转型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执行中,法院多次与被执行企业沟通,并与小业主充分说明执行现状,释明法律风险,协调解决方案,最终在被执行人提供案外人保证和另一案外人财产担保的双重担保的前提下,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申请人同意对公司解除账户冻结和限制消费等强制措施,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目前,该执行和解协议正在按期履行中。

  典型案例②

  综合运用“换保”“活封”“暂时解除限高”措施帮助新三板企业恢复履行能力案。某金属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被诉至江宁开发区法院,法院生效调解书确认该公司支付货款17.25万元。执行过程中,本院依法冻结该公司账户以督促履行,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邓某某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邓某某提出,上述执行措施直接影响该公司银行转贷和续贷,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使公司濒临倒闭,希望本院能置换查封措施,并对邓某某解除限制消费。基于公司经营现状,从依法帮助民营企业纾解困难的角度,本院要求该公司提供足以保障履行的担保后依法解除对相关银行账户的查封。其后,该公司提供机器设备作为执行担保,并提供了该机器价值证明材料,本院在对相应机器设备"活封"后,依法解除了账户冻结。考虑到被执行公司目前对外存在大量应收款项,其法定代表人确实存在到外地催收账款的现实需求,在公司对案件执行提供明确的履行方案后,本院依法决定解除对其法定代表人限制消费措施。该公司正依履行方案按期履行义务。该执行案件被评为全省法院助企纾困典型案例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③

  强化执破衔接运用要素式审查法加速“三无企业”高效出清。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执转破”案件中,我院积极强化执破衔接,执行团队前期充分调查并制作移送破产审查要素表,“执转破”审判团队召开联席会议提前介入进行要素式审查,通过快速通道实质审查、压缩债权申报期、省略债权人委员会、召开书面债权人会议、非现场方式表决方案等方面简化审查审理程序,所有事项表决结果均为“双100%”。该案全流程仅用时68天,系人民法院强化执破衔接,推动“三无企业”高效出清市场的积极实践。该案被评为全省法院“执转破”优秀案例。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苏ICP备19049954号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020号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