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快讯
疫情突发
2022年3月11日早上5点多,我收到社区网格员的消息:“因疫情防控需要,小区目前只进不出,请大家待在家里不要出门,不要聚集”,我所在的小区被划为封控区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小区封控至少要两周,生活物资社区应该会协调,家中也有一些储备,应该不用担心。但是我没办法上班,在手案子怎么办?临期案件怎么办?与当事人预约调解怎么安排?心乱如麻的我向分管领导详细汇报了情况。
分管领导听取我的汇报后提出:可以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请同事把案件材料、电脑送到家中,开启居家办公模式。同时她也嘱咐我一定要调整好个人心态,做好健康监测,保证自身安全。听到这些话,我内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特快专递”
当天下午,法警队两位同事出现在我所在的小区门外。远看他们全副武装,肩扛包裹,手提电脑,颇有春运之风。在向社区网格员汇报后,我到小区门口取工作资料,两个小伙子和我对视一眼,递(“扔”可能更符合实际)给我一个大包裹,一句话没说便转头一溜烟的跑了。
我接过包裹,里边是沉甸甸的几十本卷宗和我的办公电脑,加起来可能有十几斤重。我拖着载满“希望”的包裹,往家的方向缓慢挪动,小区空旷但我走得很慢,走一段还要停下来休息。终于到家,我不禁感叹,司法工作应该算是脑力和体力的混合劳动吧(可以脑补狼狈的画面)。
居家办公
我正式开始了居家办公的日子,家里的书桌已被老公抢占,我只能借用餐桌。要十分感谢近几年智慧法院建设和移动通讯的发达,让我在家中也可借助“我和你”江开法联络群、政务微信等各类平台与同事交流工作、与律师沟通案件、组织当事人在线调解。如果问我居家办公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一定是我家这位不知疲倦的“永动机”小朋友——4岁半的儿子。我跟老公分工明确,白天每人半天带娃,半天工作,夜里“永动机”睡着之后,我们继续工作。于是,也便有了我凌晨3点58分还在码判决的故事。
守望相助,心手相牵
封控后,我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政府的贴心,防控秩序有条不紊,相关物资十分充沛,甚至有业主群在喊:“物资发的太多了,我家冰箱装不下了”;
封控后,我陆续收到了来自院领导、部门同事、亲朋好友的慰问、鼓励:“有什么需要就说,我们给你帮忙、解决”;
封控后,我感受到了素不相识邻居的温暖,小区业主群里每天闪烁的消息“我家人不多,谁家物资不够的可以援助”,业主群成了秀美食、秀厨艺的绝佳场所;
封控给了我们一家三口“亲密”相处、相爱相杀的机会,人生能有多少次全家足不出户,相聚十四天的日子。
守得心静,且待花开
作为一名政法网格员,我曾在去年下沉社区参加抗击疫情活动,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此次接到小区封控的消息后,我意识到社区可能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与老公商量后一致决定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后来因种种原因,我和老公的申请都没有获批,只能在“大白”的悉心观护和志愿者的热情服务中,做好自己的文书撰写、远程调解工作。
伏案之余我会放松远望,窗外云卷云舒,阳光穿过楼宇照进房间,暖意融融;小区内的树木返青,花草含苞待放。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3月15日,我得知因疫情防控需要,江开法院暂停线下诉讼服务活动,许多同事也开启了居家办公模式,也许我的经历能对他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