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江苏法治报:江宁开发区法院“萤火星光、家长课堂”活动启动侧记
日期:2024-06-03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这是我度过的最难忘的、最有意义的儿童节。”5月31日,南京江宁开发区学校礼堂里,江宁开发区法院与区教育局、区司法局、区妇联代表共同按下“萤火星光、家长课堂”系列普法活动启动键。

 视频展现、情景演绎、法官老师主持、学生家长老师提问,法官、专家分析解答,300名学生家长老师沉浸式体验。“以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法治教育替代传统的灌输式宣讲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真实的法治情景中更能帮助青少年在思考与实践中,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涵养成法治精神。”江宁开发区法院院长陈晨说。

 沉浸式体验

 为“依法带娃”开出良方

 子坤是一名初中生,父母偏爱5岁的弟弟,常因与弟弟之间的冲突受到责罚。子坤为此因怨生恨,到学校后有跳楼自杀倾向。学校老师找到法治副校长王法官,在法官、老师、心理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促使父母改变了管教方法,让子坤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还在航模比赛中获了奖。案件被改编成故事拍成微电影,又以情景剧的方式搬到学校舞台。“这是参加过的最受教育启发、最忘不了的家长课堂。”一位学生母亲说。

 情景剧结束,学生和家长向现场的心理、教育专家、法官提问。台上台下,真情互动,坦诚交流,相互温暖。

 “依法带娃不只是口号,更是方法。舞台剧展现真实案例,教方法,让学生、家长沉浸式感受法律的魅力,最是情怀能动人,相信这次‘萤星光、家长课堂’普法一定会在孩子们家长们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全国人大代表龚绪龙看后发出感慨。

 “依法带娃”

 让更多的父母学会做合适的家长

 2023年4月10日,开发区法院发出第8份家庭教育指导令。与之相配套的还针对“问题家长”设立的“家长学校”。法院推出10期必修课及2期选修课“定制款”,内容涵盖心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知识,同时还辅有30多项教育策略,聘请的专家采用多种形式帮助“问题家长”进行练习。

 “让家事法律温情照亮每个家庭,既需要法院的‘令’,也要建立起学校、社区、社会共同的监管机制,让‘依法带娃’成为全社会必修课,从而推动家庭内生动力自觉落实。”江宁开发区法院专委陈平说。

 然而,“依法带娃”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把问题和需求作为第一导向。江宁开发区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的法官从法院审结的2500多件案件中进行成因梳理归纳,又几次召开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及社区群众座谈会,按照“典型案例引入-发现家庭教育问题-探寻问题成因-找到解决方案”的思路与逻辑,展现真问题,解决真难题。

 为了将家庭课堂既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法官们在创新形式讲好故事上下足功夫。他们将10个方面内容拍成微电影或短剧,目前已拍摄完成4部,改编成情景剧,请法官、教育学、心理学老师一同参与,让学生、家长在互动中喜欢听、听得懂、学得会。

 以爱之名

 合力画好保护“同心圆”

 2021年7月,江宁开发区法院陆续受理了10件涉14名被告人的“上头电子烟”贩卖毒品案,这些被告人中有70%是2000年后出生,有些是未成年人。

 开发区法院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联合公安局、检察院、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等5部门出台关于保护青少年免受“上头电子烟”侵害协作协议。“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业态,预防与保护的各类新情况,更需要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相融与共、形成合力。”陈晨说。

 2022年底,在法院倡导下,法院联合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教局局等7个部门共同签署了《关于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要像萤火虫一样,尽其所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份温暖与关爱。在江宁开发区法院司法保护的“工具箱”里,还有“萤火虫”法治教育工程。这个以“萤火微光,愿为其芒;微光汇聚、灿如星河”为意表达的工程,一出炉就深受青少年喜爱。“萤火虫”法治教育工程实施4年来,结合案件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司法救助、帮教延伸等,为青少年送去法律帮助“及时雨”,在千万中小学心中播撒法治种子。

 “保护未成年人,守的是亿万家庭的幸福生活,守的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司法更应担起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增添更多的法治之力。”南京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红兵在致辞中强调。


版权所有 : 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苏ICP备19049954号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020号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