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10月27日,江宁开发区法院在南京江宁开发区高新园举办“宜商司法驿站”启用仪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德清,江宁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高正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周晔,全国政协委员魏青松,江苏省人大代表胡歙眉,南京市政协委员张羽,江宁区人大代表王翰,江宁区政协委员漆金刚,江宁区相关部门领导及各园区平台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出席启用仪式。启用仪式由江宁开发区法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晨主持。
市法院副院长黄德清和江宁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高正峰共同启用“江宁开发区宜商司法驿站”,为首批六个平台园区授牌。据悉,“江宁开发区宜商司法驿站”为全市首家,畅通和规范了企业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通道,打通了助企纾困解难、防范化解法律风险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了解到,南京空港经济开发区(江宁)、江宁开发区高新园、江苏软件园、南京综合保税区、未来科技城、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园都是该站的首批进驻对象。
“‘发展经济、服务企业’是江宁开发区的主责主业,而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启用仪式上,高正峰强调道,江宁开发区法院自履职以来,坚持打造具有园区特色的高水平多元解纷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他还表示,开发区各平台作为涉企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也要积极配合法院,使司法驿站切实发挥前沿法律哨点功能,以园区企业的司法需求为导向,做到司法需求“吹哨”快响应、矛盾纠纷“解题”快准稳、司法服务便企“零距离”,合力保障园区企业合法权益。
同时,黄德清对下一阶段江宁开发区法院“宜商司法驿站”的建设提出意见,希望“宜商司法驿站”为企业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让司法护企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以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推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为全市法院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宜商司法驿站”运行模板。
“宜商司法驿站”的成立构建了“园区平台驿站助手+园区网格法官+调解员+N”的诉源治理合力。江宁开发区法院院长陈晨说到:“江宁开发区法院将全力提升服务品质,将司法触角延伸至园区及企业最末端,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不断提升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合规发展的能力。”
启用仪式前,与会嘉宾共同参观江宁开发区商会调解中心,并实地观摩案件调解。江宁开发区商会调解中心也是南京市第一家商会调解中心,是“宜商司法驿站”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立以来,商会调解中心共调解涉及商事合同类、劳动争议类等涉企纠纷1322件,调解成功515件,总标的额9000余万元,为企业节省诉讼费用百余万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诉讼负担。
启用仪式后,江宁开发区法院召开“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座谈会。会上,江宁开发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夏志阳介绍开发区法院营商环境工作情况。企业家代表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与法院、江宁开发区就企业高质量发展司法需求进行交流,在涉企保全与执行工作、强化商业秘密司法保护、推动物业纠纷化解诉源治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同时,与会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对江宁开发区法院在商会调解中心运行、“宜商司法驿站”建设、企业“法律诊断”意见书等一系列有力司法保障举措高度赞扬。
“江宁开发区法院一直在做商事多元解纷、涉企诉源治理的积极先行者,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宜商司法驿站”平台“抓前端、治未病”的作用,努力实现人民法院与企业同频共振,共同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黄德清作了总结。
下一步,江宁开发区法院将积极践行能动司法理念,进一步集聚力量、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将“宜商司法驿站”打造成为园区涉企纠纷诉源治理的前沿阵地,协同联动江宁开发区商会调解中心的多元解纷功能,以实际行动增强园区企业对“宜商司法驿站”和商会调解中心的功能认知和认同感,以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延伸园区及企业,服务保障江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江苏经济报记者 潘一嘉 实习生 王雨婷
责任编辑:徐璐 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