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建华 本报通讯员 陈 磊 庄 啸
近年来,浙江省兰溪市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工作,推动理念变革、机制变革、服务变革,努力打造诉源治理“131系统工程”,即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入驻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龙头”,以新设人民法庭与驻地镇乡矛调分中心一站合署机制、其他人民法庭与辖区镇乡矛调分中心密切协作机制、机关业务庭与法庭辖区外镇乡矛调分中心定点联系机制为三个支点,以法官联系网格为基础,协同联动,一张网全面推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从“跑一地”到“跑一次”,再到“不用跑”的转变。
变革理念: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今年6月初,老葛在梅江镇墩头村打工,帮一农户家粉刷外墙,意外从3楼脚手架上摔下,因伤重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20余名悲痛欲绝的家属到当事农户家和镇政府讨要说法,并有下跪、哭闹等非理性行为。为此,梅江镇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渠道反映诉求、解决纠纷,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和法庭支撑引领作用,以镇矛调分中心为联合调处平台,调动起各方力量,经过3天2晚的多轮调解,促成涉事农户、保险公司和死者家属和解。
“谢谢你们,让我们孤儿寡母日后的生活也有了着落。”纠纷解决后,老葛的妻子含泪向法官真诚道谢。
2019年,兰溪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建制入驻兰溪市矛调中心。2020年底,该院又在全省率先推动梅江、游埠两家新设法庭与驻地镇乡矛调分中心合署办公,揭牌运行半年,已诉前化解矛盾纠纷301件,辖区镇乡新发诉讼案件同比下降37.81%。
兰溪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建勋告诉记者,人民法庭与矛调分中心一站合署,是该院推动理念变革,使观念上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行动上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的探索。这样,基层老百姓遇到问题,只需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就能找个说法。
同时,该院2019年9月起实行人民法庭“自审自执”制度,即法庭审结的案件都由法庭执行,进一步健全立审执衔接、融入基层治理网格、多部门联合查人找物等机制,让群众只跑一地就能化解纠纷、兑现权益。据介绍,实行法庭“自审自执”以来,共执结3263件案件,占全院执行案件30%以上,执行到位金额4亿余元。
理念的变革大力推动了诉源治理工作,直接的效应就是辖区收案数的下降:2019年,该院一审民商事收案数同比下降17.4%,2020年民商事收案再下降17.4%。今年上半年,民商事收案数分别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下降20.8%和0.8%。
变革机制:从矛盾“中转站”到问题“终点站”
10%的纠纷化解在市级,30%的纠纷化解在镇乡,60%的纠纷化解在村社,是今年兰溪市诉源治理推进会上明确的一个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底气来自于良好的工作基础。兰溪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市矛调中心副主任(兼任)吴小敏介绍说:“兰溪市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矛盾分层过滤化解体系,横向联动各部门、纵向延伸镇乡村社,基本实现了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精准多元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因为老宅改造出资问题,小王和兄弟姐妹闹得不可开交,并诉至兰溪法院梅江人民法庭。法庭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首先分流至镇矛调分中心处理。镇矛调分中心受理纠纷后,第一时间指派网格员处置,借助“赋色管理”当天就成功化解该起纠纷。
原来,兰溪县乡两级矛调中心依托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对群众来信来访统一在线录入,并根据事件急难程度划分为绿、黄、红三色,对争议轻微、事实清晰的归为绿色,交由属地村(社)网格快速处置;相对疑难复杂的归为黄色,由片区负责人或网格长协调处置;对敏感、复杂、涉群体性、久访不息的矛盾纠纷归为红色,镇乡矛调分中心协调相关部门联合介入处置;横跨多个镇乡、具有全市影响力的重大矛盾纠纷,则上报至市级矛调中心协调处置。人民法院在各环节提供法律服务,必要时参与联合调解,使矛调中心不再是简单的矛盾“中转站”,而成为问题的“终点站”。
2020年,老张等人向企业及有关部门维权,讨要水亭乡某工艺品厂拖欠他们30多个工友4年之久的工资。由于该案涉案人数多、涉及金额大,且民间借贷与劳动工资纠纷相互交织,一些人借机虚报、谎报工资,妄图浑水摸鱼。乡矛调分中心经过研判,将该案归为红色等级,牵头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联合调处。游埠人民法庭副庭长董璐佩一方面指导甄别欠薪人数和数额,另一方面与企业资产的抵押银行沟通,争取银行同意拿出部分执行款用于发放工人工资,最终为张某等30余名工人发放60余万元。
依托矛调中心大平台,兰溪法院还推动建立了“1+1+N”诉调对接、示范裁判(调解)、不动产过户登记“一件事”、劳动争议联动化解等制度机制,简案快办、难案精办、大案联办,带来了办案质效和群众满意度的大幅跃升。据介绍,兰溪法院入驻县乡两级矛调中心以来,交通事故、物业服务、婚姻家庭等简易纠纷平均化解时间下降40%,办事群众满意度达95.2%。
变革服务:从“坐堂问案”到“下沉网格”
近日,当事人小屠给兰溪法院法官陈孝忠送来一面锦旗,感谢他上门高效解决了自己的糟心事。外出务工的小屠在刷抖音时发现,一则视频中的“灵堂”很像自己老家房子。经过了解,原来自己委托给邻居保管的房子,竟被某公司摆设“灵堂”,用于拍摄宣传视频。得知这个情况,小屠强烈要求该公司删除宣传片并赔礼道歉。基层网格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终因分歧太大,陷入僵局。
“结对法官”陈孝忠了解情况后立即赶往当地,在网格员前期调解的基础上,摆事实、讲法律、明利害,帮助各方厘清法律义务和权利,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涉事公司道歉并赔偿小屠有关损失。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兰溪法院推行“部门联乡镇、法官进网格”工作的一个缩影。2020年4月,兰溪法院6个机关业务部门分别与法庭辖区外的镇乡建立定点联络制度,今年5月,又将“部门联乡镇”进一步升级深化为“法官进网格”,选派74名法官、法官助理、执行干警,结对联系全市16个乡镇街道594个网格,使法官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坐堂问案上,而是下沉至基层每一处网格中,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结对法官”共下沉走访220余人次,为人民调解员、基层网格员开展民法典培训300余人次,指导基层化解纠纷1899件,真正打通了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在妥善处理当事人身边每一起“小案”的同时,兰溪法院还着眼全局,以司法建议的方式,充分发挥法治稳预期、固根本、利长远的作用,努力运用司法建议府院联动机制及在线平台,2020年以来线上推送、跟踪、督办司法建议26份。尤其是今年,梅江法庭针对农村建房相邻权纠纷频发情况,建议梅江镇党委政府将签署农户建房四邻关系协议作为申请建房的前置程序,并就制定协议条款提供指导,累计有60余名农户签约建房,均未发生有关纠纷。
来源:人民法院报